您的位置:首页 >汽车动态 > 正文

走近芦墟:名医“葛半仙”和他的烈士儿子

2023-09-09 08:15:28

葛道炎

芦墟古镇中段,有条东西向的西栅河,一公里多长,西直通分湖,东接市河。西栅河原较宽,曾可容小型轮船通航。河南岸,旧时是田陌村舍,漾花船棚,解放后为中星六队和蔬菜队田地。河北岸,为跨街楼、墙门老宅:怀德堂、史家弄、唐家墙门、毕家墙门、史家大院、地摩堂等。在中段,现西栅20号为葛宅,曾是芦墟名医葛道炎的中医诊所和宅居。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医声享誉分湖周边,人称“葛半仙”。

《芦墟镇志》“卫生体育”卷记载:葛道炎,民国35年时52岁,籍贯嘉善,医术传自父亲葛子覃,诊所开业于1918年,主治中医内科,授诊地址西栅13号。

一、葛宅来历

葛道炎年轻照

葛道炎(1895~1970),初用名葛道言,嘉善陶庄人,祖居陶庄北园,父亲葛之覃,是当地有名的中医。道炎公从小在私塾启蒙,熟读经典古籍。跟随父亲学医,掌握四诊八纲之理,望闻问切之要。1918年,独自来芦墟开诊。时芦墟工商业兴旺,水路交通发达,是居民和流动人口众多的市镇,又分湖周边村落星布,在芦墟发展是有眼光的选择。又道炎公的继母是芦墟名医徐蔚卿的妹子,来芦开诊,也有照应。

民国时期,芦墟医学较为兴旺。民国23年(1934),吴江中医公会成立,芦墟注册开业的中医有29家,西医内外科产科有9家(《吴江卫生志》“医疗卫生机构”卷)。在名医林立、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行医,有利医术的提高和交流。

道炎公到芦墟行医,携妻子和长子,租下西栅唐家沿街的四开间宅居,其中几间唐之复家原作库房用。道炎公在此挂牌开诊,又生育三女二子。到了抗战期间,道炎公送二儿葛赐元到上海泰仓钱庄学生意。其时,房东唐之复也到上海发展,急需资金,找到葛赐元商量,决定将葛家租住的房子作价卖出。道炎公变卖了陶庄部分田产,再借了部分钱,遂买下此宅,从此成为葛宅。

葛宅 西栅20号

葛宅门前河埠

葛宅门前西栅河

葛宅沿街围墙

葛宅墙门

葛宅后园天竺

葛宅后墙

葛宅屋后影

葛宅高围墙,石库门,门前西栅河,单河埠。进门有一门楼,前天井。后四间二层楼房。底楼西作诊病间,花格半窗,天井墙角有花坛,种一丛南天竹。底楼中间一间,作客厅,接客叙谈。天井东有厢房,作厨房间,有大灶头。道炎公子女多,有几位成家后仍一起居住,吃饭有十几人。楼上全做了卧房。屋后有小天井,用矮墙与唐家天井相隔。

二、医者仁心

《本草集》 (道炎公手迹)

《东医宝鉴》杂病卷

《医门法律》

《古今名医汇萃》

《景岳发挥》

《景岳全书发挥》卷三

《阅书要札》调理卷 自记

道炎公遍读杏林金匮,收集奇方要术。葛家后人,尚保存少部分道炎公所藏医书及亲自抄录、著述的手稿本(大部分医书、手稿,文革中毁)。《本草集》,道炎公手钞本,为药草的功能、药理大全;《东医宝鉴》抄本,为1610年朝鲜国许浚会同御医编撰成的一部汉方大全,极具临床指导意义,此抄本罕见;《温热条辨酌要》,是道炎公在行医中根据《温热条辨》一书整理的实用要义;《古今名医荟萃》,新安罗美东逸父辑,是一部手抄本,带朱批;《景岳全书发挥》,叶天士著,清刻本,刊于1844年,是道炎公珍爱之书,书中叶天士对张景岳所主张的温补学说提出了不少补正。叶天士是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,为道炎公所崇拜。《阅书要札调理卷》,也是道炎公历年学习、行医心得,著录成稿。

《调理诸方》道炎公手迹

《伤寒六论》等医书 道炎公藏书

《百方合抄》道炎公手迹

道炎公从小熟读古籍,承家学,以仁爱立身,又善博采众名医家之长,勤学善思,兢业不怠,遂成一方医家。精治伤寒类病症,善调理之方,医名享誉分湖周边。

医方

葛道炎医方

道炎公为人仁厚,对求诊者,不论贫富,均悉心诊脉,细心用方。周边多有农家前来求诊,诊所前的西栅河,常被求诊船只堵满。时有农家乏诊费,带些大米,农副产品充当,道炎公从不嫌弃,照样尽心医治。

芦墟中心小学的沈剑萍老师常说起,他大儿子的命是道炎先生给的:那是一天大半夜,小孩高烧不退已近昏厥,沈老师敲开道炎公的家门,恳请出诊,道炎公二话没说,起床就走,三帖药,孩子得以痊愈。葛家有一条有篷船,作出诊附近村落用,摇船的叫阿龙,吃住都在葛家。当时附近农村有“请医生,叫阿龙船”之说。道炎先生被请出诊到村上,一会儿就传开,“葛半仙”来了,待主家看诊结束,门外已等候好多村上的人来求诊。把个脉,开个方,也不收诊费。村上人为谢意,送上些鸡蛋、赤豆等物。阿龙船回来,船舱里多有乡下食品带来。

1935年,吴江成立中医工会,芦、莘、厍合成立第五分事务所,道炎公加入其中,并为“书面病症问答组”“打样组”人员。1952年,芦墟联合诊所成立,道炎公任中医内科医生,诊所为其专辟诊间。1956年,吴江县成立中医中药治疗血吸虫病研究组,抽调全县学术水平较高、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,道炎公位列其中。当时血吸虫病非常严重,道炎公与同组医生一起精研出:消炎逐水丸、温阳逐水丸、通壅利尿丸、乌枣丸、消坚丸、竹纸丸、青蒿鳖甲汤(一、二)、急性下痢方、集要杀虫丸、健运脾阳方等。“是年,先后在震泽、盛泽、芦墟、黎里、同里等设中医中药治疗组,开展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。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,对缓解病情、改善症状体征,顺利接受病原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(《吴江卫生志》第三章中医和西医)”道炎公在这场消灭血吸虫病的运动中,贡献了自己智慧和精力。

吴彤安医师

《温热条辨酌要》

芦墟联合诊所后改组成芦墟中心医院,道炎公一直是医院的主要医师。院方常派青年医生侍诊学习,道炎公悉心教导培养。最后二年,医院派了刚领到医师资质的吴彤安为道炎公的助手,帮抄方子。吴彤安改革开放后开设了芦墟第一个私人中医诊所,专攻妇科和内科。采访吴医师时,当说到道炎公,她不时露出感激和敬重的神色,说:“我真正能诊脉看病,都是道炎先生教的。”讲到道炎先生的医德,不无钦佩,道炎先生临终前几天,躺在床上,有求诊者定要道炎先生诊治,吴医师来问询,道炎先生还允许带到床前,强撑起身体诊脉,吴医师说:最后一张方子,还是道炎先生口述,我记下的。如今,吴医师还保存道炎先生亲笔抄录的《温热条辨酌要》一书,时常温习。

三、葛宅后人

道炎公娶妻孙秀珍,嘉善曹家埭人,读书人家。生长子葛文年、二女葛文英、三女早亡、四子葛赐元、五女葛彩娥、六子葛鹤年。

1、葛文年

葛文年年轻照

葛文年(1915年5月~1992年4月)从小随父学医,就学芦墟小学,毕业于吴江初级中学。《芦墟镇志》记载:葛文年1933年开业行医,中医内科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吴江中医工会第五分事务所成立,葛文年为正式职员,并为业余俱乐部组和音乐组人员。抗日战争后期,回陶庄开设诊所。解放后,筹建陶庄联合诊所,在联合诊所为主要医师。后派往汾玉医院,一段时间集中人员防治、治疗血吸虫病作了努力,后来就在汾玉医院从医到退休。

葛文年身份证

葛文年有三子葛浩森、葛然森、葛春华;一女葛润华。

2、葛赐元

葛赐元(摄于2011年)

葛赐元(1923年8月~2017年4月)从小受到积德助人、和善勤俭的家风熏陶。启蒙读书入芦墟三官堂小学至毕业,1941年入芦墟清华中学一年,后就读南社创始人之一沈颖若先生创办的学塾。19岁时,正值抗战后期,只身到上海学生意,在“泰昌钱庄”当学徒,因聪明好学,办事踏实,几年后便升职为襄理,相当于现在的副经理。

葛道炎医方

在上海,葛赐元结识一批海上文人,接受新文化。葛道炎诊所有一方笺,套红题头为海上书画大家吴湖帆所题:葛道炎内科。底印地址:寓芦墟西栅唐宅八号门牌。边有:门人王勤生;子文年分诊陶庄。该方笺,应为葛赐元在上海所制,时还未从唐家买下宅居。

“泰昌钱庄”在芦墟开办“联源钱庄”后,葛赐元被派回芦墟当副经理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葛赐元暂时失业,曾在家养猪贴补家用。1952年,到上海八达绸厂任账房。上海施行公私合营后,回芦墟,从事一些街道工作。1956年,由政府工商部门安排到芦墟冰厂当会计。1960年抽调到吴江农资公司当采购员,经常出差到东北等地,为吴江采购化肥、饲料。后为吴江农资公司驻沪办事处负责人,常驻上海,为吴江的经济发展采购各类物资。1980年调至吴江食品公司,筹建吴江冷库,一直工作到退休。退休后,由芦墟公社聘用,担任驻沪采购员,为芦墟的生产建设,采购物资,直至1993年,患眼疾失明,才居家。

葛赐元夫人费德圻,芦墟秋水潭费家人,现健在,芦墟中心小学退休教师,生两子四女。大女葛为群、二女葛为平、三女葛为中、四子葛勇、五女葛为民。六子过继于原芦墟中学校长郑润之,即笔者。

3、葛鹤年

葛鹤年

1949年5月,吴江青训班,芦墟6位同学摄于松陵共怡园(后中站立为葛鹤年)

葛鹤年(1933~1951),小名琪官,烈士。幼时启蒙就学芦墟三官堂小学堂,1948年就读芦墟分湖初级中学,加入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,与陈擎天、王仲煊等先进青年一起,组织学校的学生会活动,宣传革命思想,迎接解放。1949年,芦墟解放,参与区委的下乡宣传、征粮支军活动;5月底参加吴江青训班学习。1949年11月,由组织选送到上海华东地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校学习。刚解放,台湾当局常派飞机临上海轰炸。为了打击台湾轰炸机之气焰,上海成立了高炮部队,从团校选一批优秀学员入伍。是时葛鹤年参军进入上海防空司令部高炮指挥所,入驻江湾五角场。葛鹤年参加了几次击落来犯敌机的战斗,表现沉着勇敢,受到部队表扬。上海高炮部队打落了几架台湾飞机后,再也没有飞机来轰炸。后不幸在一次训练中殉职,部队举行追悼大会,颁发烈士证书。由葛赐元护送棺木回芦墟,芦墟政府安排隆重的安葬仪式,绕镇一圈,安葬于分湖滩,1952年建立烈士纪念碑。

葛鹤年烈士墓(原在分湖公园)

葛鹤年烈士墓(2018年摄)

2011年清明前,分湖公园的葛鹤年烈士墓迁往“吴江烈士陵园(分湖片)”,葛家亲属护送烈士遗骨往烈士陵园安葬。墓位于前排二列第一位。

道炎公后人,除葛鹤年英年早逝,其余四个子女均成家立业,子孙繁衍。惜中医式微,葛氏医道未继续下传。道炎公留下的医书手迹,高德医风,仍为人们敬仰称颂。

—END—

本文作者:郑一冰

本文编辑:朱宇婷、吴英

图片来源:郑一冰

征稿启事

我知道,你很有故事,我知道,你也有文采,我知道,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。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!要知道,吴江通更喜欢你!你的表白,可以是感悟生活,体会人生,也可以是寻找乡愁,记忆历史!文笔不重要,真实真心就好。自行配图,特别欢迎。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,另附近影一张。一旦录用,奉上稿酬,虽不高,意很诚,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!

请发送至投稿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。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,敬请说明(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,一律不录用)。照片请勿插入文中,请单独发送,谢谢!

由于来稿较多,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,作者可自行处置(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)。

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,让你展现自己,让更多的人了解你!